-
山东省烟台高新区以数据推动教学改革 —— 构建智能驱动的精准教学体系
长期以来,受制于人工评价的低效性与经验判断的局限性,区域教育质量提升面临学情数据碎片化、评价反馈滞后化、教学干预粗放化等现实瓶颈。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入融合,为精准教学体系构建和科学高效教研的落实提供了必备的技术支撑。
-
清华今年拟成立新书院扩招150名本科生 重点培养“AI+”拔尖创新人才
-
北京雷锋小学启动“春风十里,追‘锋’万里”学雷锋活动
北京雷锋小学是北京唯一一所以“雷锋”命名的学校。今年3月5日,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2周年,亦是学校更名为北京雷锋小学35周年纪念日,学校以此为契机,启动“春风十里,追‘锋’万里”2025年学雷锋活动。北京雷锋小学始终通过树榜样,抓典型的方式拓展育“锋”课程,雷锋式好园丁、雷锋式好少年、雷锋式好家长和雷锋中队正在形成雷锋精神的接力棒,传递在家校社的群体中。
-
01/192023
解急难愁盼问题 办人民满意教育 ——从地方两会看教育新期待
2023年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58万人,就业压力仍然存在。同时,高校毕业生的知识技能储备与企业需求不完全匹配,进一步加剧了就业难的局面。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赵忠认为,从长期来看,要让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一方面,高校在专业设置、培养方向上更紧密地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另一方面,高校要更好地和社会合作,利用好实习实践等培养形式,让学生更好地满足岗位需求。
-
01/172023
红色讲解员进校园,用孩子们喜爱的方式讲故事
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在全国积极开展了“赓续红色血脉 培育时代新人”红色讲解员进校园活动。各地讲解员纷纷响应号召,带领青少年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旧址、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用生动的讲解,让青少年了解本地红色资源,了解百年党史中鲜活感人的故事,引领青少年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激扬青春岁月。
-
01/062023
坚持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出全面部署,要求“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这为我们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
01/062023
激励孩子慎用简单的物质奖励
儿童的成长往往需要表扬和激励,包括适度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从一般意义上讲,这位父亲的物质奖励法并不少见,也符合人之常情,没必要对其进行所谓的道德绑架和教育批判。实际上,很多父母对孩子学习态度和成绩的物质奖励,远远大于这位父亲。物质奖励法已经成为很多家庭的“教育法宝”,但这种激励如果变得简单化、片面化和奢侈化,额度和频次不断加码,最终有可能成为反教育行为,无助于孩子积极“三观”的建立。
-
01/042023
深刻把握“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01/022023
促进法带来家庭教育新变化
自2022年1月1日至今,备受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促进法”)已经正式施行一年了。一年来,促进法被用来规范、约束、指导家长行为,维护儿童权益,保障和促进我国家庭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家庭教育现状的明显改变,并推动了全社会对家庭教育的支持。
-
12/302022
十三部门出手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
为回应社会关切,加快解决非学科类培训出现的问题,全面规范非学科类培训行为,维护广大学生及家长合法权益,近日,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印发《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意见》,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作出系统部署。
-
11/222022
高校博物馆怎样参与“大思政课”建设
面对新时代对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新要求,高校有必要创新工作手段、构建工作机制,把博物馆建设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让高校博物馆真正成为团结引领师生包括社会公众爱国奋斗的“大学校”。
-
11/212022
凝聚合力提升协同育人专业水平
党的二十大将“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和“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写入党的政治报告,立足于新时代教育发展规律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进一步强化了家庭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为做好新时代家庭教育工作,凝聚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
11/182022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民族教育新时代的重大使命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得到了全面落实,教育改革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