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烟台高新区以数据推动教学改革 —— 构建智能驱动的精准教学体系
长期以来,受制于人工评价的低效性与经验判断的局限性,区域教育质量提升面临学情数据碎片化、评价反馈滞后化、教学干预粗放化等现实瓶颈。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入融合,为精准教学体系构建和科学高效教研的落实提供了必备的技术支撑。
-
清华今年拟成立新书院扩招150名本科生 重点培养“AI+”拔尖创新人才
-
北京雷锋小学启动“春风十里,追‘锋’万里”学雷锋活动
北京雷锋小学是北京唯一一所以“雷锋”命名的学校。今年3月5日,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2周年,亦是学校更名为北京雷锋小学35周年纪念日,学校以此为契机,启动“春风十里,追‘锋’万里”2025年学雷锋活动。北京雷锋小学始终通过树榜样,抓典型的方式拓展育“锋”课程,雷锋式好园丁、雷锋式好少年、雷锋式好家长和雷锋中队正在形成雷锋精神的接力棒,传递在家校社的群体中。
-
08/212023
教育强国的核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到2035年要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教育强国的核心问题是创新型人才培养。在全球化背景下,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为提升我国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我们要更加重视人才的自主培养,重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育培养。
-
08/212023
新课标背景下民族地区学校校本教研转型及优化策略
2022年版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实施后,民族地区学校校本教研的转型及优化需求进一步凸显,需要以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创新校本教研形式、明确教研方向和任务及建立有效教学质量考核评估体系为关键,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提升教学质量,为民族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
08/212023
学习中心课堂:价值追求与实践路径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新的课程方案和各科课标,是自2001年以来义务教育课程又一次系统的改变。这种改变以“立德树人”为核心追求,以“素养导向”为课程取向,全面推进学生素养的生成。课堂教学因此要发生系统化的改变,从教师中心、知识中心的课堂走向学习中心的课堂。所谓学习中心课堂,就是“以学生学习活动作为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中心或本体的课堂”,这种教学过程的组织“要尽可能让学生能动、独立...
-
08/212023
素养为纲的课程内容整合
素养为纲的课程内容整合要付诸教学实践,就必须落实为可操作的课程内容组织形态,尤其需要探索相应的学习内容聚合机制和学习动力激发机制,转化为有具体内涵的学科主题学习任务和跨学科主题学习任务。
-
08/212023
“行走的思政课”点燃大学生报国热情
“他们在农村艰苦环境下默默奉献、不断探索总结治沙经验、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化农牧企业,积极改善当地人居条件。这种精神深深触动了我,也坚定了我为人民服务的决心。”在陕西榆林定边县,通过与“七一勋章获得者”石光银等老一辈共产党员的接触,长安都柏林国际交通学院学生潘映成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人生信念。
-
08/212023
沈阳农业大学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以高质量主题教育推动一流大学建设
“我们要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下功夫,用思想的伟力全面推动一流大学建设。”近日,沈阳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刘广林在讲授主题教育专题党课时,聚焦师生关心关切,开辟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境界。
-
08/212023
教育路上的追光者 ——记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第三小学校长侯才福
“爱是最好的老师,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这是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第三小学校长侯才福最常说的一句话。31年来,他始终秉持着对教育的挚爱,对学生的热爱,坚持用爱去浸润师生心灵。
-
07/312023
杨利伟:涉猎多学科知识对孩子成长很重要
7月17日,2023年“全国科学教育暑期学校”中小学教师培训(广州会场)开班典礼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本次培训由华南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合作组织和实施,培训主题为“海天一色——科学教育中的跨学科与创新”。中国首飞太空第一人杨利伟少将、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向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偲等授课专家,为来自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的150名小学科学教师授课。
-
07/312023
教本事搭平台 增技能促就业
“十四五”期间,新疆在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有着巨大的增长空间,建筑业企业对建筑工人,特别是产业工人的需求只增不减,仅今年,新疆就将实施投资规模500万元以上项目8437个。
-
07/312023
千方百计护航毕业生求职路
高校毕业生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2023届高校毕业生达1158万人,为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各高校结合实际、创新思路、多措并举,挖掘开拓更多岗位资源、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用心用情帮扶困难群体,千方百计护航毕业生求职路。